胜利石油管理局局长、分公司总经理、污水减排领导小组组长孙焕泉说。
在剩余的常规油气资源中,深层、深水、低渗等低品位资源约占2/3,难度与成本逐渐加大,对税费政策和科技攻关提出了更高要求。2013年,全国石油、天然气产量稳定增长,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中石油在长宁-威远地区、富顺-永川地区、中石化在涪陵地区页岩气新建产能6亿立方米,年产气超过2亿立方米。随着我国天然气潜力的增加、管网建设的加快、价格关系的理顺,天然气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二是加强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油、页岩油、油页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参数、标准等研究。根据初步统计,2013全年石油产量2.1亿吨,净增370万吨,同比增长1.8%,连续4年保持2亿吨以上。全国油气当量3.2亿吨,净增1457万吨,同比增长4.6%。
其中,四川盆地中部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进展,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200亿立方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单体气藏,16口探井中有10口日产超过百万立方米。此外,2013年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取得新的突破。专家建议,要继续加大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控制新项目投产节奏,并开拓新的下游应用领域。
在不考虑进口资源的情况下,预计届时我国对二甲苯的产量最多可以支撑2000万吨/年的PTA装置正常生产。如果项目大量采用银行贷款,资金链得不到保障,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竞争力,进而影响资金安全,因此投资规模过大也使部分项目的前景存在不确定性。2011年,江苏江阴汉邦石化60万吨/年、江阴三房巷集团海伦化学公司120万吨/年,以及浙江宁波逸盛石化公司200万吨/年装置建成投产。即便是已经投产的PTA,其原料供应也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对苯二甲酸的用途比较单一,绝大多数用于生产聚酯,市场风险很大。提高技术国产化程度是PTA行业今后发展重点,同时简化工艺流程,应用先进控制技术,减少装置设备,提高反应效率也不能忽视。
新建产能之殇2010年,福建石狮佳龙石化纺纤有限公司60万吨/年装置建成投产。抓住重点发展对于备受煎熬的PTA行业来说,继续加大对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适当控制新项目投产节奏,积极扩大新的应用领域是未来的着力点。近几年,随着聚酯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PTA的生产能力发展迅速,每年都有新建或扩建装置建成投产,但目前产能过剩,导致PTA盈利能力不佳。影响发展进程的这些问题不解决,新增的PTA产能将面临无米可炊。
然而,国内新建对二甲苯项目不仅原料配套困难,资金承受压力,同时还要逐步化解民众对项目的抵制情绪,慢慢消除群发事件的负责影响。进入2012年后,PTA产能出现了大爆发。PTA的上游是对二甲苯(PX),截至2012年底,我国对二甲苯年产能为916万吨。2012年,珠海BP公司扩增20万吨/年产能、绍兴远东新建140万吨/年产能、嘉兴石化新建150万吨/年装置、恒力石化新建440万吨/年装置、翔鹭二期新建200万吨/年装置,以及海南逸盛新建200万吨/年装置等,共计新增产能为1150万吨/年。
尽管当前对二甲苯装置规模大型化趋势明显,技术持续进步,设备国产化率提高,项目总投资额呈现下降趋势,但单套百万吨级装置投资仍超过30亿元。随着产能的不断释放,PTA行业元气大伤。
PTA产能大爆发带来的后果是过剩,有报告预计PTA的主要下游聚酯切片(PET)到2015年对PTA的需求仅为2972万吨。面临无米之炊投资过大和原料短缺也成为PTA行业的桎梏。
随着一大批新建装置的陆续建成投产,我国PTA行业产能过剩的趋势已经显现,因此除了继续扩大国内需求外,还应该积极扩大出口,以消化过剩的产能,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今后,企业应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和国外大型企业联合力度,以产学研一体模式,研究开发PTA下游新兴应用市场,特别是PET超薄型薄膜,高阻燃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以拓展PTA的需求空间,规避市场风险。企业要了解PTA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综合考虑新上项目的原料来源、技术先进程度和下游配套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合理安排相关项目,避免盲目投资,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预计到2015年,我国对二甲苯年产能达到1421万吨。截止到2013年7月底,我国PTA年产能达到3157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对苯二甲酸生产国家。由于原油价格走弱,对苯二甲酸(PTA)价格不断下滑,1月7日,华东地区PTA报盘价为7300元/吨。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自主开发的成套技术和自主集成创新的大型化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但关键技术,如关键设备空压机组、干燥机、高速泵、氧化反应搅拌器、旋转压力过滤器,以及真空过滤器等还依赖进口,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体技术,国内技术的应用面还比较窄。另外,应该鼓励新建PTA装置应用国产化技术和装备,以降低投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伊朗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可以恢复,世界经济自然会受益。目前,伊朗寻求外交手段解决问题的驱动力更多来自对自身利益的追求。
伊朗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严重依赖占据了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98%,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巨大潜力未被充分挖掘。其实这些计划可通过生产分成协议来实现,代替不被看好的回购合同方式。
长期来看,是世界需要伊朗的能源。然而这种突破将给伊朗和总统鲁哈尼的新政府一个考验,伊朗希望能找到一个结束长达数十年的僵局的办法。结束僵局的办法六国与伊朗就核问题达成临时协议,可能会为一个历史性的和解方式铺平道路。最新一轮的制裁给伊朗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如果可再生能源投资刺激加大,对全球气候也会产生积极影响欧盟能源和资源安全中心主任弗莱德勃特波夫律格尔认为,与伊朗签订的临时协议应有一个公平的机会。但是对以色列来说,美国与伊朗之间的永久协议,最终意味着更长期的安全状况而不是现在威胁和恐惧的状态。
各方获得的政治利益可能比伊朗重新融入世界经济所产生的经济互惠利益大,与伊朗签订的核协议可能最终会为政治和解铺平道路,类似于冷战期间德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管道协议。如果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可以恢复,世界经济会受益。
不过,这也遭到以色列和美国国会一些成员的批评。这也是为何在华盛顿和日内瓦谈判中看到了鲁哈尼的真诚,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魅力攻势。
伊朗每年放空燃烧的天然气比阿塞拜疆一年的产量都多。伊朗食品与消费品的价格增长迅速,失业率达到30%,超过饱受经济衰退困扰的希腊。不过,有迹象表明,更广泛的民意和经济压力对伊朗影响巨大,即使是该国的精神领袖也很难忽略达成永久协议的呼声。然而,伊朗国内对外国公司,尤其是外国能源公司有强烈的抵触,所以,国际油气公司必须尽其所能重建信任,必须以合作伙伴而非剥削者的姿态出现。
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35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可能超过1/3。世界需要伊朗能源这一问题的长期解决办法与各方利益有关。
伊朗确实也有各种各样开发和实现能源现代化的计划,包括开发新油田、发展现有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以及完成波斯湾南帕尔斯大型油田额外阶段的工作。鲁哈尼前任已将伊朗推向了阴暗的角落,鲁哈尼需带领该国从阴暗走向光明。
但这些意见能从多大程度上说服伊朗的宗教领袖,还很难确定。现在伊朗需要的是来自各方面的建设性合作关系,这不仅是一种绥靖政策,而且是在国内有强大竞争对手的鲁哈尼一个真正展示成功的机会。